服務熱線
18613981349
有關砝碼鄰級傳遞的可行性論證說明:
1.鄰級傳遞的意義
目前.我國現行質量計量量值傳遞系統在砝碼檢定中采用隔級傳遞,即E1級砝碼不能用來檢定E2級砝碼,E2級不能檢F1級.F1級不能檢定F2級…,而E1級砝碼只能檢定F1級砝碼及其以下,E2級只能檢定F2級及其以下,F1級只能檢定F2級及其下,…這樣做帶來兩個困難:(1)大大增加了全國檢定工作中的經濟投入;(2)使各級計量部門難以理解和執(zhí)行規(guī)程,以至全國的質量計量檢定秩序變得混亂。實行砝碼鄰級傳遞將可避免這些困難,也為不必區(qū)分等砝碼和級砝碼提供了依據。
2.鄰級傳遞的*建議
(OIMLR1l1)依據從*建議OIMLR111(1994年版)中,可以發(fā)現級砝碼鄰級傳遞的依據,這是因為:(1)OIMLR11l對F1級、F2級、M1級、M2級、M3級砝碼在其檢定證書上是否需給出質量修正值”未作出具體規(guī)定,這*點可從兩個方面看出:*方面在0IMLR111的12.2節(jié)Ca[ibratior~ofini~tialverification(校準或*次檢定)”中**指出E1級、E2級砝碼的證書上要提供折算質量值,這就說明F1級及其以下的砝碼證書可以不提供折算質量修正值;另*方面OIMLR111在3.3節(jié)*對E1級、E2級砝碼要求使用人員考慮折算質量修正值,也說明F級及其以下等級的砝碼可以不考慮其折算質量修正值。由此可以看出,OIMIR111中的“class(級)”砝碼的概念*對F級及其以下等級的砝碼來說,是和現行*質量計量量值傳遞系統的“級砝碼”概念完全相同的(2)OIMIR11l*章通則中明確指出.E·級砝碼可用來檢定E1級砝碼、E2級檢F級、F1級檢F級…,這正是*種鄰級傳遞的概念。日本已采納了OIMIR111這種“鄰級傳遞”的思想,即*對E1級、E2級砝碼才提供折算質量修正值,而對F1級及其以下*度等級的砝碼則不提供折算質量的修正值,并規(guī)定了F1級可以檢定F2。級、F級檢M級,…。
3.鄰級傳遞的誤差理論依據
鄰級傳遞的可操作性有其誤差理論依據,可分別從以下來論證這*點。
從1/3~1/lO微小誤差準則出發(fā)1/3~1/10微小誤差準則是正確判斷上級標準是否可用于檢定或校準下級標準的不確定度依據,即只要上級標準的不確定度為下級標準不確定度的1/3~1/10,上級標準就可用于檢定或校準下級標準。*般認為作為標準的級砝碼.其擴展不確定度(k:2)應是其質量允差的1/3,而對被檢的級砝碼,則為其質量允差的1/9實際上,不確定度表征的是某*數據或結果不能確定的程度,因此,對于不提供折算質量修正值的級砝碼來說,其不確定度應是級砝碼*使用的質量(即標稱質量)與真實質量相符的程度,即其中應包括使用人員未知的質量修正值,也就是說,砝碼的不確定度就是其質量允差,而不論它是作為標準的級砝碼,還是作為被測的級砝碼對于被測的級砝碼,在測量結束時檢定人員往往知道其折算質量修正值,但不把折算質量修正值提供給送檢單位,故仍將它看作是不確定度的*部分。由此可見,鄰級砝碼之間的不確定度比例關系就是其質量允差的比倒關系,而根據*建議OIMIR111提供的質量允差表,鄰級砝碼的質量允差(或不確定度)之比恰好為3,正好滿足1/3~1,/10微小誤差準則,*以鄰級傳遞是可行的。
4結論
綜上*述,從*建議、誤差依據和實際操作等方面出發(fā),均可證明鄰級傳遞是現實可行的。雖只相差*個月,但數值卻相差較遠.這是由于沒有對標準的平均值的漂移進行修正根據歷年的檢定證書,采用加權平均的方法,可推算出四個參考標準的平均值從97年l0月至98年9月的漂移量為0.12×10I|n(推算過程從略).修正后的差值大為減小,見表2。可見·利用統計技術可提*驗證比對試驗的*度,并提*驗證比對試驗對實驗室質量控制的效果。